第74章(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伊万问崔筱袋子的来历时,崔筱似乎很惊讶。“我随手拿的,”她说,“我爸爸原来是造船厂的工人,我家这种袋子好多。”
伊万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他问崔筱:“你原本住在造船厂的职工宿舍?”
崔筱点了点头。
伊万的声音几乎是颤抖着,问崔筱:“那么你认识一个叫王耀的人吗?他也住在造船厂。他父亲叫王修平,原来是造船厂的技术主任。” 他意识到他离王耀竟是如此之近。
崔筱歪着脑袋想了想,“王修平…”她慢慢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露出困惑的表情,“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我不记得有这位技术主任呀。”
伊万突然明白过来,那确实是太久之前的事情了。“噢,很早了。”他说,“1960年,你那时候还没出生吧?”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从他离开起可过了快四十年!他们也许早去了其他单位,家也搬到别的地方。但他还是不死心地问崔筱,“完全没听说过这个人吗?…好吧。那你能替我问问你的父亲吗,他也许知道些什么。”
崔筱好奇地问伊万这是谁,他又为什么要打听这个人的消息。
伊万愣了一下,露出苦涩的微笑。该怎么说呢?他告诉崔筱,自己在年轻时曾经作为援华专家来到江南造船厂:“王耀是我的翻译、我在中国最好的朋友,自从离开之后我便失去了他的消息。我想知道他现在过得如何。”
崔筱慡快地答应替伊万问。她晚上给家里打电话,第二天就告诉伊万,说她父亲也没听说过这么个人。她说:“爸爸73年进的造船厂,或许那时候他们就不在厂里了。”
她看到伊万听到这个消息便呆呆地愣住了,长叹一口气,说谢谢她帮他问。看到这位老人失落的表情,崔筱感到于心不忍。“除了造船厂,您还知道他的其他信息吗?”她问伊万,“也可以去别的地方找找。”
伊万想起王耀原来在复旦大学俄文系当讲师,于是崔筱又托在复旦大学的高中同学去俄文系问有没有叫“王耀”的讲师或者教授,也还是没有。后来又找到了俄文系创系以来所有教授的名录,也没有王耀——讲师是不在名单上的,可知后来王耀并没有在这里当上教授。
伊万已经灰心丧气。确实是过了太久了,过去的痕迹像海滩上的脚印,很快被làng冲走。王耀的身影消失在长长的岁月中,再找不到了——噢或许,难道说从来就没有王耀这么一个人。伊万如何能证明王耀确实存在过,任何东西?不,什么都不剩了,所有和王耀有关的东西都被烧成灰烬,他把中苏友谊纪念章卖给一位年轻的美国收藏家。这一切除了存在他的回忆中,还存在于哪里呢?只剩下一段回忆,此外什么都没有了。
不想错过《(APH/黑塔利亚同人)「红色组」长冬如许》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