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庙也造反(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凤全行动迅速,当即派员前往瞻对考察民情,了解当地头人、百姓和藏官对于改土归流的态度。调查结论是当地头人和百姓都情愿回归川属,藏官则表示去留只听从噶厦政府命令。也就是说,没有噶厦政府的命令,他们绝不会撤离瞻对,而噶厦政府是绝对不会下此命令的。想当年清兵征瞻对,藏军大败,清军完胜,噶厦政府都从清廷手中收回了瞻对,重新派官统治。现在清廷危机四现,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噶厦政府岂会甘心将此地拱手送还?
见此情形,凤全便敦请四川总督锡良,希望他派兵强行收回瞻对。锡良却并不急着动兵,只是告诉凤全,正在筹集二十万两银子,准备偿付藏军当年出兵收复瞻对的军费。
凤全又致书驻藏大臣有泰,请他在拉萨就近多做工作,说服噶厦政府放弃瞻对。
殊不知有泰此时在拉萨正焦头烂额,面对英**队入侵,十三世**喇嘛出走等种种复杂局面无所措手,哪里还有心管瞻对的事情。所以,有泰回复凤全说,他赞同垦荒练兵,以此威慑西藏,却不赞成收回瞻对,“以
大局而论,示以天威则可,失此大信则万万不能”。
凤全并不因为驻藏大臣有泰是正职,而自己只是帮办而屈从听命,致信有泰时针锋相对,说收回瞻对不存在失不失信的问题,因为瞻对划归西藏,原是为偿还兵费,藏官“岁收瞻民赋税九千余两,迄今三十余年”,早超过应收军费了。所以,“瞻对应收不应收,惟问贵大臣。西藏自主之权能终保不能终保?若能终保,则瞻对之收回可缓议也”。也就是说,他和朝廷此时力主收回瞻对,是因英兵已抵西藏,“一经立约,枝节横生,再议收回瞻对,噬脐之悔无及也。瞻对四旁皆川边土司,赏还**,譬如幅帛抽心,不成片断,一旦有事,不惟门户不清,亦且防守无据”。
结论自然是:“藏亡而瞻对亦亡。”
泰宁金矿事件后,四川总督锡良上奏,说到金矿事件的原因,将此事件看成与朝廷欲在瞻对改土归流有关:“瞻对改土归流,泰宁寺(即惠远寺)喇嘛煽乱,枪毙弁兵。”
朝廷下旨却奇怪,不让四川总督办理,而是“著凤全就近剿办”。对凤全来说,手里的新军还没有练成,朝廷又不派兵,如何就近剿办。
更严重的问题是,不是他去剿办别人,而是他的改革必然触动到旧制度的命门,人家要起而反抗,来办他了。
(本章完)
不想错过《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