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身心的安住:广学 > 求法之要

求法之要(1/1)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现今有许多人喜欢到寺院道场礼佛求福、听经闻法、参加法会、集会共修。既然发心来参与,如何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在此有四项要点,提供大家参考:

第一,以疑心而来,带信心而去大部分的人因为“疑心”而接触佛法。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因缘果报、命运机缘等有疑问,促使他到寺院去求取解答。佛教不怕有疑问,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问正是开悟的契机。

带着疑问而来,听了经、闻了法之后,就要从疑心升华成信心,以信心替代疑心,不可固守己见,否则像一只倒覆的瓦盆,装不进任何宝藏,那就可惜了。

第二,以慕道而来,带悟道而归有些人到寺院,是因为信仰佛法,或为瞻仰佛菩萨圣像,或是仰慕寺院道风,而来亲炙其采。

以慕道之心而来,对佛菩萨、寺院有孺慕之情,是得度的因缘。亲近寺院道场之后,要接受教导,要吸收佛法,才能在慕道的基础上,进一步体悟佛道,才能将佛法变成自己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才能收到佛法的实际效益。

第三,以凡情而来,带法情而回如果最初到寺院里面来,是以凡夫的心情,希望寺院道场的大众对你重视,对你礼遇,对你客气,这是凡情。以凡情而来是常人之情,但当你接受佛法的启示,提起信心道念之后,要一切以法为依归,带着法情、带着信心、获得启示而回,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受用佛法。

第四,以客礼而来,带主礼而返通常最初到寺院里面来上香礼拜,参加法会、共修活动时,都会觉得自己是客人、是来宾、是以执客礼的身份而来。

但是你在拜了佛,参加各项修持活动之后,不该再有做客的心情,而是要以道场寺院主人自居,应有“佛教是我的,寺院道场是我的”的心态,当仁不让地承当起护持道场、弘法利生的责任,这样才有意义。

佛教是无私的宗教,佛法是无私的法、是理性的法。拜佛、求佛绝不是迷信,而是心灵安定、精神层次提升的资粮。如果能抱持正确的心态,必定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不想错过《身心的安住:广学》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