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希望不会老——一九八一年致护法朋友的一封信(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佛光山之歌的歌词里,描绘出佛光山的景致、内涵,也包含了我对佛教的理想、远见、抱负和宏愿;这是佛教第一首表现寺院精神的歌曲。
各位护法、朋友们:大家新年好!
在年初之际,怀想过去一年,只觉往事历历在目。一九八〇年,我们开创了许多事,扩大了佛光山,也丰富了佛教的历史;我们运用音乐及媒体,让佛法弘传的方式更多元、更现代。这样精彩的一年,有很多事要向大家报告。
去年春节期间,为响应迎接自强年活动,首度举办“佛教故事电动花灯展”欣赏会和“万佛平安灯会”。“佛教故事电动花灯展”,是将佛教里诸如天女散花、佛陀成道、戒杀放生、顽石点头、达摩面壁等寓意深长的故事,制作成花灯展示,以达到社会教化的功能。同时展出三千盏平安灯,祈求檀那信施皆幸福,世界大众得平安。
展出期间,吸引百万余人前来观赏,人潮可说是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这样殊胜的景象,不但各个报纸纷纷报道,“中国电视公司”更特别拍制成纪录片,以飨大众。这次的活动,承蒙高雄寿山寺念佛会、佛光山台北别院信众、顺成建材行,以及潘孝锐、李南忠居士等人,大力赞助;祈愿佛恩加被,护法檀那皆安乐!
二月初,首度实行封山。这半个月的时间,佛光山所有僧众闭关静修,沉潜学习。除了日常功课外,每晚安排有共修时间,由我亲自指导徒众各种修持法门。我认为一个弘法者,唯有精进于自我修持,在度众上,才有源源不绝的力量与资粮。相信利用这段封山期间的精进用功,对他们的修持及内学,必然有相当的助益。
去年三月召开的信徒会员大会,首创万人朝山礼佛,缔造了佛光山十四年来最为殊胜、热闹的朝山景况。当天,洪亮的佛号声,回荡在宁静的灵山胜地,震慑不少观光游客在旁虔诚合掌,或融入参与其中。
在教育事业上,也有几件事情要向大家报告:去年六月,当局在政策上,决定将现有宗教教义研修机构,纳入教育行政系统管理,“教育部”也将修订大学法及私立学校法等相关教育法令,以便执行这项教育政策。五月间,我受“中国文化大学”校长张其昀先生之请,担任华冈印度研究所所长,李志夫教授为副所长,慈惠法师为主任秘书,他也同时受聘为“中国文化大学”日语系及哲学系专任讲师。
第一届正式招收十三名研究生,心定、依日、依淳等也都不负众望,顺利考上。这是台湾第一所佛教研究所,相信将会是培养印度佛学及社会文化人才的摇篮。我也计划让弟子前往印度留学,并兴办佛教事业,一方面能对印度的学术发展及政治社会作更深入的研究,一方面也能作为中印文化、教育的交流枢纽。
六月底,佛光山普门中学举行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八月,普门中学幼保科为了协助现代家庭教育,奠定幼儿学前基础,再设立一所幼儿园。普门中学自一九七六年开办至今,校务不断增长,去年更荣获“教育厅”颁发“军训成绩优良奖”。此外,东方佛教学院也增设夜间部幼儿保育班,让白天有工作但有志研习幼儿保育专门学业的人,有机会接受专业训练。
另一方面,佛光山佛教研究院专修部新开设“法界圆觉科”,这是专门讲述法界圆觉系统的课程,除了由我讲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外,另聘有慈惠、慈嘉、李志夫、徐景文、杨白衣、杨政河、唐亦男等人担任教授。
也开设“佛教音乐科”,课程内容包括梵呗和法器、国乐演奏、作曲、现代佛教圣歌教唱等,师资上,延聘金嗓子李广慈老师教授梵呗,还有名音乐家李中和居士、名声乐家萧沪音居士、名国乐指挥祈宝珍居士等人。开设“佛教音乐科”的缘由,是因为佛教虽有梵呗,却只限于殿堂中的早晚课诵。我希望藉由佛教圣歌将佛教音乐推入人间,用音乐接引青年,让佛法透过音乐,而广泛流传。
为了使佛教音乐更大众化、人间化,记得在一九七九年时,佛光山丛林学院突破传统,首度在“国父纪念馆”举行“梵呗音乐会”,将传统梵呗结合舞蹈、国乐,呈现给世人欣赏。一九五四年,宜兰念佛会曾油印过《佛教歌集》,后来歌咏队队员杨锡铭、周广猷将歌赞重写、补充,由佛教文化服务处影印发行;去年更进一步搜集增补,集成《佛教圣歌集》,交由佛光出版社印行流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来去一如》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