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妈妈乐
有一位母亲,由于先生早逝,独立一人抚养几个小儿女。因为家里贫寒,没有什么收入,这位母亲就以帮人家洗衣服维持家计。每天到各个人家收回衣服洗,经常洗到三更半夜,实在很辛苦。几个小儿女也体谅母亲赚钱不容易,为了给他们吃饭,为了替他们缴学费,这么劳累。所以,他们也在平常节省一块钱、五毛钱,存到储蓄罐里。
经过一两年,其中一个小孩觉得储蓄罐里的钱不少了,抱着储蓄罐就拿到电器行,告诉老板要买一台洗衣机。在一二十年前,那洗衣机要一千多块钱才买得到一台。小朋友把储蓄罐里的钱拿出来数,最后还差了三十几块钱。这小孩觉得很不好意思,本来以为钱够了,想不到少了三十多块。他向电器行的老板说:“对不起!我下次再来买。”于是把钱包起来,准备带回去。老板觉得奇怪,便问他:“小朋友,你怎么会把你的储蓄罐里的钱拿来买洗衣机呢?”这小孩回答:“妈妈很辛苦,每天要洗很多衣服,赚钱给我们吃饭、缴学费用。”
老板听了小孩的叙述后,问他住在哪里,小孩天真童稚,没多想什么便告诉老板地址。小孩回到家后,没有多久,电器行的老板送来一台更大的洗衣机给这个小朋友。妈妈既惊讶又腼腆地说:“我们哪里有力量买这台洗衣机呢?”老板告诉她:“不要你买,是送给你们的。”不但如此,老板还拿了二十万块交给这位妈妈,并且说:“因为你的小孩给我一个灵感,以后我的洗衣机可以叫做妈妈乐,这个名称会为我赚来很多钱。等于是一种智慧财产,感谢他给我这个启示,让我表达我一点心意。”
母亲的慈爱,儿女的孝顺,老板的喜舍,构成一幅人间净土的景况。当年佛陀以足趾按地,对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你看!这就是我的世界。”实时三千大千世界,无量珠宝,无量庄严,大地金色,整个世界都变成清净庄严的国土。
拂拭心底久积的尘染,睁开千年未开的慧眼,以慈悲对待,以慧心触摸,你也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清净庄严。
能干的人用慈悲待人用智能做事慈悲需要伴随智能才能助人向上向善沐浴在柔软阳光下的喇嘛,神情喜悦而安和,下颌的仰角里充满希望,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的归来,又似乎在祈祷佛之降临。位于贺兰山西麓的广宗寺,俗称南寺,因供奉着六世达赖喇嘛灵塔而颇具名气。
背景的一大片色彩繁多的壁画,是佛教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
历经多年洗礼的壁画,色彩绚丽如初,笔触精美细致却不觉杂乱,静静地为四面八方前来参拜的人,不厌其烦地讲述着无尽的故事。
无言之教有一个学僧,请示夹山善会禅师道:“从古以来,历代祖师都立下言教训示后人,禅师为什么却无言教?”
善会:“三年不吃饭,目前无饥人。”
学僧:“既是无饥人,我为什么没有开悟?”
善会:“只为迷悟迷却了你,请听我偈: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学僧:“十二分教及祖师西来意,可以说都是悟法悟人,禅师为什么说没有悟法亦没有迷人?”
善会:“那些西来意是老僧的坐垫,你问西来意,为什么不问你自己的己意?”
学僧:“我不明己意是什么?我只问禅师究竟要以何法示人?”
善会:“虚空无挂针之壁,子虚徒捻线之功。你为什么一定要画蛇添足呢?会吗?”
学僧:“不会。”
善会:“以我看维摩居士的居家梵行,释迦如来的观机说法,都是多此一举。”
学僧:“难道圣教均一无可取吗?”
善会:“可取的应该都不是圣教!”
学僧:“若无言教,学僧怎能开悟呢?”
善会:“自己的西来意,何要别人的言教?”学僧终于心有所悟。
所谓禅者,离文字相,离语言相,离心缘相。用言教说法,离禅很远。因为禅不可说,能说的都不是禅。“言语道断”,这是历代祖师的信条。所以自古以来,只要谈禅,开口便打。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但佛陀说:“我没有说过一个字。”这不是说谎,这是真实的,因为既是“真理”,你说了不增,未说不减,“三年不吃,并无饥饿的人”。你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做事一定要抱有理想而且不忘初心才能持久一个人只要发心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因缘而成就难遭难遇的胜事有人说,佛教是一种哲学,拥有非一般的大智慧。
学习佛经,不只为了学会其中的知识,更可以激发自身潜能,找寻“悟”的那关键一点。从失败中领悟真谛,从绝望中繁衍生机。
体悟缘起缘灭、循环往复的真理。
三十年的考验1949年,刚来台湾时,曾在基隆逗留片刻,记得曾经路过一座寺院,我从窗口朝里面看,一位尼师也正望着我,当时我很年轻,脸皮很薄,不敢擅自进入,于是匆匆离开。后来才知道她是人称“女中大丈夫”的修慧老法师,那座寺院是基隆有名的极乐寺。
三十年后,她身为基隆佛教会的理事长,主动到普门寺来找我。在会谈中她表示,三十年前就想请我前往弘法,一直到今日才有缘与我见面,接着她表示有感于佛光山所做的一切都是“人间佛教”的事业,与她的心意相符,因此想将极乐寺捐献给佛光山。我当时想到山上人手缺乏,如果接办得不好,岂不愧对她的一番心意,故予婉拒,并邀她到佛光山参观。她依约来山,走了一圈以后,坚定地告诉我,她发了一个愿:希望一辈子做个佛光人。我被她的诚意所深深感动,当下应允她的请求。
由于极乐寺交通方便,法缘殊胜,颇受教界及地方人士的重视,当献寺的消息传开来时,受到许多阻挠,然而她却丝毫不为所动,在力排众议之下,她使极乐寺成为佛光山的分院,并且将所有存款及黄金付托给我作为弘法基金。为不负所托,我派有才干的徒众住持道场,把极乐寺重建成为美轮美奂的净土,并且在寺内设立佛学院,培育弘法人才。
记得当年八十高龄的她将极乐寺交给我的时候,高兴地说道:“啊!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三十年,今天我的志业终于有了安顿!”
我,也让她考验了三十年。
人间事不是一时可以成就,凡事都有历史过程,经得起考验,才能在漫漫岁月里酝酿成熟。人生路必须经得起考验,才能在漫漫岁月里酝酿成熟。人生路必须经得起考验,成佛路更要经得起考验,经得起风霜侵,火炼锤,事磨人唾,欢喜舍去我执我爱,竖穷三际的一刹那,会有你成佛做祖时。
佛光山的梵呗,是星云大师从祖国大陆带到台湾的。
在星云大师“佛教现代化”的理念下,梵呗的和暖清澈,发挥得淋漓尽致。梵呗赞颂演出团里的比丘尼们,嘴角弯成美妙的弧度,唱诵佛经。让世人了解到佛教真谛,她们心中就无限欢喜。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复兴之道在于人才人才之训练在于教育以教育培养人才才能成就佛教事业达到普济群生的功能断指求法唐代仰山慧寂禅师,广州人,俗姓叶,九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又后悔不该送他出家,故又想尽方法,把他接回家来,令他还俗,准备完婚。慧寂知道后,大惊,着急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慧寂的父亲回答道:“从前我和你母亲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里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先生说你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门,求菩萨的庇护,便无法抚养长大。现在你已经度过了厄运,可以还俗,继承叶家香火,我与你母亲已为你安排好一桩美满姻缘,你又何必执意回到寺里过清苦的生活呢?”
慧寂听后,不觉悲痛万分,一方面觉得父母用心良苦,恩情深重,一方面又觉得双亲在利用佛门,以保全儿子生命。如今厄运一过,就要立刻背弃佛门,这种伪善伪信、自私自利的行为,实在罪过。
想来想去,慧寂决心不造孽缘,不能顺着父母心愿成婚,可是又知道语言上的争执是没有用的,于是就趁家人不注意时,将自己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一刀斩断,鲜血淋漓地盛在盘里,捧着去见双亲,长跪不起地请求道:“孩儿已身入佛门,为正信弟子,此生誓愿求取无上正等正觉,双亲大恩大德,孩儿当时时祈愿回向,却绝不再还俗成家。今断二指以示决心,请双亲成全我的愿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这世界无处不美》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