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当代宋应星(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第二期的《明报》印刷了10万份,就算搁到主世界,这发行量也绝对不算小,大量的报纸被油纸包装好,一批批通过恒昌商号的商队发往全国各省。
京城毕竟是政治文化中心,自然是最大的消费者,整整三万多份报纸三天时间便卖光了,不少聪明的商家以八九折的价格买上几百上千份放在铺子里,倒不是为了每份报纸赚一两文钱,而是为了招揽顾客,人流多了,自家铺子的货多少总有人买。
这种用报纸吸引人气带货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模仿,整个京城但凡有点名气的店铺客栈茶楼酒肆,都会在显眼的位置摆上明报,让一个伙计坐在旁边叫卖收钱。
有家名叫“福来客栈”的东家一拍脑门,要是自家的客栈在报纸上面做个广告,岂不是看报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客栈的情况,于是便让伙计给新知书局的掌柜带信,询问报纸上打广告的价格,这封信又被何掌柜带给了陈逍。
陈逍接到信后也赞叹不已,古人的智慧一点不比现代人差,只是受时代局限而已。
报纸广告的事情,暂时不着急,要打广告也是先给自家的产业打广告啊!等发行几期再说吧。
随着《明报》传播越来越广,前来应聘制造厂技师的人也越来越多。
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各省府县的人前来应聘,开玩笑呢,包食宿每月3两到10两银子,男女不限,年龄不限,但凡有点手艺的匠人谁不想去搏一搏运气呢。
更何况陈子明此时已经算是大明民间的知名人物,一本诗集一部连载小说风靡全国,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今天下午酉时,陈逍在制造厂的办公室接待了姗姗来迟的最后两人,一个略显瘦弱的中年汉子,身穿一件破旧的布衣长袍,满面尘灰,后面跟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小伙,背着一个柳条书生箱。
中年汉子拱手说道:“在下向仲宇,这是犬子向迪,前来应聘技师。”
“向先生,可否介绍一下自己?”
听完向仲宇的介绍,陈逍大吃一惊,这片土地上无论什么时代,什么时空从来就不缺真正的天才,这位向仲宇堪称这个时空的宋应星。
不过,他比宋应星的经历惨多了。
他参加科举屡考不中,连个举人也没捞到,到现在四十岁还是秀才,家世也不显赫,只是普通的耕读人家。
他老家在越东,也就是后世的广东福建一带,乘海船到达华亭,之前靠做同窗知府的幕僚为生,对农业,手工业,冶炼,纺织等均有研究。
他写过一本书叫做《博古通今录》,名字确实有点狂,把他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全部保罗进去了。
陈逍从向仲宇手里接过这本书,仔细翻阅之后忍不住拍案惊绝。
比如,他提出了进口西洋的番薯来提高田地的亩产量,发明了鼓风炉提高炼铁效率,还发明了一种纺车,只是可惜这些新技术和方法没人来推动,只在越东部分地方有人在实施。
掩卷之后,陈逍仔细打量眼前这位中年人,或许他便是自己在这个世界最好的科学家助手,于是说道:
“向先生,我给不了你功名,但是我可以给你施展才华的地方,整个黄浦江以东,将来会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工业区,我有很多美好的设想,或许只有你才能把它们变成现实。”
向仲宇如果有更好的去处,也不会千里迢迢到华亭来投奔陈逍,于是毫不犹豫的答道:
“向某愿意助陈公子一臂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大明,媳妇当皇帝》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