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女子学院(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女子就该相夫教子,如今竟公然入学堂读书,成何体统!”
一位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拍案而起,引得旁人纷纷侧目。
“可不是嘛!”另一人附和道,“听说那些贵女们还学什么算学、物理,简直荒谬!女子无才便是德,老祖宗的话还能有错?”
这些言论很快传到了朝堂上。
一日早朝,礼部侍郎赵德全出列奏道:“皇上,近日京城开设女子学院,引得民间非议不断。
臣以为,此举有违祖制,恐扰乱纲常,恳请皇上明察!”
话音刚落,几名保守派大臣纷纷出列附议,言辞激烈,仿佛女子学院是洪水猛兽。
雍正眉头微蹙,尚未开口,留京听政的林如海已上前一步,沉声道:“赵大人此言差矣!女子通文理,方能明事理、教子女,于国于家皆有益处。
沿海一带早有女子读书之风,何来扰乱纲常之说?”
兵部侍郎陈明远也站出来支持:“臣家中小女入学后,不仅学会了算账持家,还懂了些医理,如今家中老母偶感风寒,她都能照料一二。此等好事,为何要阻?”
朝堂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
雍正冷眼旁观,待众人稍静,才缓缓开口:“朕设立女子学院,初衷是为开启民智,强盛国家。
若女子能学以致用,何乐而不为?此事不必再议,学院照常开办。”
反对派虽心有不甘,但见皇上态度坚决,只得悻悻退下。
如今的圣上可不是刚登基那会了,威望已达到鼎盛,皇上的决定几乎无人敢反驳。
退朝后,雍正召林如海至养心殿,问道:“林爱卿,沿海一带女子读书之风果真盛行?”
林如海点头:“回皇上,江浙、闽粤等地,商贾之家常让女儿习字算账,以便协助家中生意。臣以为,若能推广此风,于国于民皆有利。”
雍正若有所思:“既如此,朕拟在沿海增设几所女子学院,由明德女院选派教习前往指导,你以为如何?”
林如海大喜:“皇上圣明!此举定能造福一方。”
与此同时,工部的蒸汽船研制却陷入了困境。
允祥眉头紧锁,盯着桌上一堆图纸,叹道:“这蒸汽机的原理虽已明了,但精铁铸造始终达不到要求,稍一加压便炸裂,如何是好?”
工部尚书鄂尔泰擦了擦额头的汗:“十三爷,西洋人的冶炼技术远胜于我,咱们的工匠虽尽力仿制,但材料不济,徒呼奈何。”
允祥沉思片刻,忽然眼前一亮:“不如去请教贵妃娘娘?她既通晓物理,或许能有良策。”
鄂尔泰迟疑道:“这……女子干预工部事务,恐遭非议啊。”
允祥摆手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皇上那边,我去说。”
别人不知道他是知道的,娘娘可是会改良火铳的女子啊。
当日,允祥便带着图纸来到明德学院。
林芸听完来意,仔细查看了蒸汽机的设计图,沉吟道:“十三叔,精铁不耐高压,或许可以尝试以铜为内衬,外覆精铁,既能增强韧性,又能承受压力。”
允祥眼前一亮:“娘娘高见!我这就命人试制。”
林芸又补充道:“另外,西洋人的冶炼技术或许有独到之处。不如派人去南方寻访擅长铸造的匠人,尤其是闽粤一带,他们与西洋人接触较多,或许能有所借鉴。”
允祥连连点头:“娘娘思虑周全,我这就去安排。”
几日后,雍正召集军机大臣和工部要员商议舰炮研发之事。养心殿内,气氛凝重。
允禩率先禀报:“皇上,仿制的燧发枪已初见成效,但舰炮体积庞大,工艺更为复杂,目前进展缓慢。”
李先复忧心忡忡:“若无强舰利炮,海防形同虚设,一旦西洋人来犯,后果不堪设想。”
雍正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可有良策?”
张廷玉上前一步:“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解决冶炼技术。可广贴告示,招募民间能工巧匠,凡有献技者,重金赏之。”
允祥也奏道:“臣已按林娘娘的建议,尝试以铜铁合铸之法制作蒸汽机,效果显着,舰炮或可借鉴此法。”
雍正微微颔首:“准。另着理藩院选派通晓西洋语言的学子,随商队出海,专攻造船与火器之术,先到澳门,看看葡萄牙那边有没有什么线索。”
议事结束后,雍正独留允祥,问道:“十三弟,芸儿的建议确实可行?”
允祥笑道:“四哥,娘娘的才智当真令人佩服。
她不仅懂原理,还能结合实际提出改进之法,工部的工匠们都佩服不已。”
雍正眼中闪过一丝骄傲,但随即又叹道:“可惜朝中守旧之人太多,否则以芸儿之能,何止于此。”
允祥正色道:“四哥,大清要强盛,就必须打破陈规。娘娘的才华,正是国家所需。”
雍正拍了拍他的肩:“朕明白。你放手去做,有朕在背后撑腰。”
一个月后,工部终于传来捷报。
采用铜铁合铸技术的第一台蒸汽机试验成功,虽比西洋原型简陋,但已能稳定运转。
不想错过《清穿之灵泉娇娘逆袭记》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