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呆滞的李世民(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作诗?
李承乾的表情微微一顿。¨衫*疤/墈¢书_旺\ ,勉′费+悦-读*
他今天被李世民叫来南海池游园,原本是抱着休闲的心态,没想到李世民拉着他不时地商议国事。
现在作诗不仅没有奖励,还得费脑想那些唐诗宋词。
无趣啊!
李承乾在心里感慨一番,随后微微拱手道。
“好。”
既然一众姨娘如此有雅兴,他总不能让大家扫兴。
思索许久。
李世民率先说道:“朕有一首诗,取其名为《度秋》,诸位爱妃看看如何。”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随着李世民将作好的诗念出来,众人顿时大声鼓掌叫好。
特别是燕贤妃、杨妃和韦妃等人,她们的表现最为夸赞,好像李世民作了一首传世名诗一样。
“陛下作的诗真好!”
“此诗意境深远,声律辞藻无比精妙!”
听到一众嫔妃夸赞的话,李世民开心地仰头大笑起来。
他虽然是圣贤的帝皇,但是也始终是凡人,面对夸赞还是会感到无比开心。
李世民挑眉问道:“承乾,朕作的这首诗如何?”
在他心里认为,李承乾这个大唐诗仙的评价,比一众嫔妃的评价还好。.齐,盛_小*税`旺\ ,哽~欣′罪¢筷¨
李承乾拱手道:“回父皇,您作的这首诗甚妙!”
“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李世民作的每一首诗,其特点基本都是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跟当前的诗词主流比较一致。
这些诗看着比较华丽,可因为诗句不够朗朗上口,很难千古流传。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不己,他微笑着说道:“承乾,把你想到的诗念出来吧!”
他知道李承乾心里肯定己经想到合适的诗,所以才如此笃定地让李承乾念出来。
其余人的目光,顿时集中在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朗声道:“孤也想了一首诗,取名为《秋词》吧。”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秋词》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大作,也是经过千百年的熏陶,流传到后世的一首佳作。
即便在写秋天的一众诗词中,也能排进前十的地位,
沉默片刻。
李世民抚须颔首道:“此诗朗朗上口,豪情壮志,亦是传世名诗啊!”
“不错!”
听到李世民对这首诗作出点评,一众公主和嫔妃,她们也纷纷说着夸赞的话。
她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文学鉴赏能力非常强。
太子作的这首诗,要远胜于陛下作的诗。
李承乾拱手说道:“父皇作的那首《度秋》亦是传世大作,相信颜师古听闻后,定会将其编入《唐诗三百首》里。·顽_夲_鰰`戦^ ¢庚`新/最!全,”
他们父子二人互相吹捧,两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
就在这时,内侍从外面神色匆匆走进来,他走到李世民的身旁低声禀报道。
“启禀陛下,黎阳县公于志宁求见。”
于志宁过来了?
听到于志宁来求见他,李世民的心里顿时生出不好的预感。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宣于志宁去紫宸殿。”
他跟李承乾和一众嫔妃打了一声招呼,随后大步离开南海池。
站在嫔妃靠后的武媚娘,她看到李世民离开后,于是慢步走到李承乾的身旁。
武媚娘咬着下唇,声音带着一丝撒娇道:“太子殿下,本宫也作了一首诗,还请您指点一二。”
她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充满了魅惑和期待之色。
呃...
看着武媚娘的这副表情,李承乾的表情微微一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李承乾,李二,滚去当太上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