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大唐“孤勇者”颜真卿(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怒拍案桌,看着跪在阶下的李隆基骂道:
“骄奢淫逸,沉迷酒色,荒废朝政,宠信奸佞,昏聩不堪……瞧瞧你李三郎做的好事。”
“朕和先帝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国家就这么被你给毁了,我看你李三郎干脆以死谢罪去陪你那先一步下去的母亲好了,谁不定走快点还能追上她,反正你不是日日同你父亲吵着要见她吗?”
可怜如今才七八岁的李隆基顿时就被武则天这段话给吓的瑟瑟发抖,跪伏在地上。
虽然他也很像自己的母亲,但是能活着谁会想死啊,顿时,李隆基求生欲爆棚。
“奶奶,这不是我做的,我今年才七岁,那是以后的李隆基做的。”
“奶奶,既然天幕说了后果,那么隆基一定谨记教训,将来一定不再懈怠和犯错了,奶奶,你就饶隆基一命吧!”
甭管李隆基此刻多么的可怜,武则天都不为所动,她要是真的是如此心慈手软的人,又怎么坐的稳皇位?
“来人,将临淄王带下去鞭笞十下以示惩戒,之后便幽禁起来,严加看管,等待后续定夺。”
李隆基就这么哭喊着被宫人们拉了下去。
“难道朕这大周天下最后真的只能还政李唐吗?”
武则天不甘心,在她看来,在她登基为帝,改“唐”为“周”的那一刻,李唐就己经作古了,现在是武周的天下。
那么将来延续的自然也该是武周的江山,但是通过天幕,她才知道这一刻想法也只不过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
不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大家似乎还是认为李唐才是正统,而武周也只不过是李唐的延续。
中晚唐时期的皇帝们听见安史之乱,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对安史之乱的痛恨和对安史之乱之后大唐急转首下的惋惜。
如果唐玄宗李隆基能够如年轻的时候一样一首贤明下去,或许大唐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安史之乱。
即使依旧会爆发安史之乱,也不会如历史上的那样惨烈,说不定大唐在平定安史之乱之后依旧有着再次创造辉煌的力量。
虽然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依旧出现了几次中兴,但是仍旧是不如鼎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啊!
而大唐之后的后人们也只能通过史书上的寥寥几笔和文人墨客们留下的诗词歌赋去想象、去缅怀当时的煌煌盛唐。
【如此惨烈的安史之乱究竟是如何平定的呢?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提在安史之乱中一些名将。】
【第一位:大唐“孤勇者”颜真卿。】
天幕的画面上,安史之乱爆发,身着皇帝龙袍的李隆基和群臣们正在商议应对叛军的办法。
可是,李隆基就不上朝,如今的朝堂之上都是一群酒囊饭袋,平日里溜须拍马、吹牛逼的事情他们在行,但是一遇到正事他们就只会相互推卸责任。
李隆基和他们根本就商议不出什么有效的政策。
“河北二十西郡就没有一个忠勇的硬骨头吗?”
李隆基愤怒咆哮着问群臣。
不想错过《天幕:请陛下称太子!创死李世民》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