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集:智能化技术调研(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刘好仃站在厂区门口,看着晨光洒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一片柔和的金黄。e萝=:?拉*{小<±说?2 ?3更=新|最?÷÷快1/°他手里拎着个保温杯,脚步轻快地往办公室走。昨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智能化转型这事,真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得靠团队。
一进办公室,就看到小赵已经在桌边等着了,手里拿着笔记本,一脸兴奋:“刘哥,我昨晚查了一宿资料,发现市面上的智能质检设备可不止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一款,还有几家公司也做得不错,性能参数都挺惊艳。”
“哟,看来你比我起得还早啊。”刘好仃笑着把杯子放下,“正好,今天我们就正式开始调研工作,先组建队伍。”
会议室里人陆陆续续到齐了。技术部的小李、财务的老陈、生产组的王姐、行政的小林……大家坐在一起,气氛比上次开会轻松了不少。毕竟这次不是要搞什么认证,而是去“找宝贝”的。
“咱们的目标很明确,”刘好仃开门见山,“就是找到最适合我们厂子的智能化方案。第一步,是组建一支靠谱的调研小组。”
话音刚落,王姐就皱眉道:“刘哥,我这边正赶一个紧急订单,怕是腾不出手来。”
刘好仃点点头,转头看向生产主管老张:“你们那边还能再安排一下吗?让王姐先把手上活儿处理完,后面再参与进来。~d.u_o′x^i~a?o?s+h_u`o·.′c^o~m¨”
老张点头:“行,我来协调。不过我倒是想起来,前几天收到一批国外先进生产设备的资料,可能对你们有帮助。”
“哦?”刘好仃眼睛一亮,“在哪?”
“在我桌上,回头我拿过来给你们看看。”
就这样,调研小组算是初步成立了。考虑到部分成员确实脱不开身,刘好仃也安排了远程协作机制,让大家即便不在现场也能参与讨论。
接下来几天,整个团队就像被按下加速键一样忙碌起来。
小赵负责从行业网站和新闻报道中搜集信息;小李则盯着论坛和技术社区,希望能挖到一些前沿动态;小林跑了几趟行业协会,申请试用了几个专业数据库;老陈则一边核算预算,一边研究不同厂家的价格策略。
“这玩意儿价格真是参差不齐啊。”老陈一边翻资料一边摇头,“有的设备便宜点但功能有限,贵的又太烧钱。”
“别急,先列出来,我们慢慢比较。”刘好仃安慰道。
一天中午,小林兴奋地冲进会议室:“我发现个有意思的东西!有个科技公司正在研发一种新型智能切割技术,据说能根据玻璃厚度自动调整切割角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k~a¢n^s_h^u^j`u~n·.?c^c\”
“这么牛?”小李瞪大眼,“有没有视频或者测试数据?”
“论坛上只有一段模糊的视频,没详细说明。”小林耸肩,“但我记下了这家公司名字,我们可以联系他们了解更多信息。”
“好,记下来。”刘好仃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了个名字,“回头我们列个重点名单,优先拜访。”
说到拜访,自然离不开专家咨询。可专家的时间哪有那么容易预约?
刘好仃打了好几个电话,终于通过一位老朋友牵线搭桥,约到了一位业内知名专家。对方答应抽空接待他们,但时间只有半小时。
“半小时够干啥?”小李嘀咕。
“够我们问最关键的问题。”刘好仃笑着说,“关键是我们得准备充分。”
于是,大家分工合作,整理出了一个详细的调研问题清单,涵盖了当前生产线的瓶颈、设备选型建议、员工培训方式等多个方面。
见面那天,刘好仃带着小李和小赵提前十分钟到了专家办公室。
专家是个年过五十的教授,头发花白,眼神却格外犀利。他听完介绍后,随手翻了翻他们带来的资料,点了点头:“看得出来,你们是有备而来。”
“我们是真心想做智能化升级。”刘好仃认真地说,“但我们是传统工厂出身,很多东西都不懂,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