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春汛破伏,肝胆照山河(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将军!”她转身看向岳云,“这是刘猊的亲兵,说要见您。”
被押上船的金兵浑身是血,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岳将军饶命!刘猊那龟孙说,只要咱们烧了粮船,他就给咱们每人十两银子……”
“银子?”牛皋抡起板斧,“你当老子稀罕你的银子?老子稀罕的是——”他指着岸上,“百姓们送来的热粥,王阿婆给咱们补的铠甲,小丫头塞给咱们的糖人!”
岳云望着岸上——百姓们举着火把涌来,手里捧着热乎的炊饼、新腌的咸菜,还有用红布包着的鸡蛋。最前排的小丫头举着块糖人,踮脚往他手里塞:“叔叔,甜!”
“传朕旨意!”赵桓将山河剑插入船舷,“将刘猊的脑袋挂在涡口城楼,昭告天下——敢犯我大宋粮道者,虽远必诛!”他又转向周南,“周姑娘,你立了大功。朕要封你为‘定边县君’,再赐你块‘精忠’金牌。”
周南跪在地上,发间的银簪在阳光下闪着光:“陛下,民女不要封赏。民女只求——”她望着岸上的百姓,“求陛下护好这些举着火把的人。”
三月十八,庐州城。
春阳融雪,城外的桃花开得正好。岳云坐在军帐里,翻看着父亲的《平戎策》。赵桓掀帘进来,手里捧着碗热酒:“云儿,今日百姓们送了面‘万民伞’,伞面上绣着‘精忠报国’四个字,针脚比去年的还密。”
“陛下,北伐……”岳云放下书信。
“北伐的事,朕已与韩枢密、张俊都统议定。”赵桓将酒碗递给他,“三日后,三路大军齐发——你带背嵬军为先锋,韩老儿的水师走淮河,张俊的骑兵走陆路。朕要让你们的旗帜,插到旧都的城头。”
岳云接过酒碗,酒液映出他泛红的眼眶。他想起昨夜百姓们围着篝火唱的歌:“山河在,枪不倒;枪不倒,家国好……”
“陛下。”他突然开口,“民女的‘定边县君’封号,能不能转给王阿婆?”
赵桓愣了愣,随即大笑:“你这傻小子!王阿婆今年都六十了,要那虚名做什么?朕看啊——”他指着帐外,“你怀里的寒玉,才是真正的‘定边宝’。”
岳云低头,望着怀中的寒玉。玉身的红光与山河鼎的纹路交相辉映,像极了昨夜百姓们举着的火把。他突然明白,所谓“北伐”,从来不是一将一帅的勋业,而是千万百姓用热血和温情织就的锦绣。
帐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天朗气清,宜出行军——”声音里带着笑意,像是怕惊醒了什么。
岳云望着帐外的原野,桃花正开得烂漫。他摸了摸腰间的沥泉枪,枪杆上的红绸被春风卷起,像团跳动的火。
“陛下。”他起身,将山河剑系在腰间,“臣请率军出征。”
喜欢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不想错过《靖康前夜:帝业重光》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