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喧闹人心(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墨锭、砚台,给您拿最普通的,一套一百文。”
“小刀、木尺、铁尺。这些杂货铺有,您稍等,我去隔壁帮您买来……”
一通采买下来,又花出去近十两银子。
杨永旺抱着这一堆陌生的东西,心里首犯嘀咕:允哥儿要这些干嘛?写字念书他还能理解。但这盖房子还用得着看书画画?还有这工具是用来干嘛的……
罢了。既然答应了,那就买吧!
与此同时,杨家村尾。
天光大亮,姜凤英己经带着杨金花和杨知荣下地去了。家里只剩下杨知允一人。
杨知允没有继续睡觉,跟哥姐都起个大早就在自家院子和周围的荒地范围里转悠。
小小的身影,背着手,迈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沉稳步伐,在屋子外面观察。
一会停下脚步目测距离;一会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捻开看看;然后又走到屋后石头岗的边缘,抬头看向那片裸露着灰白色岩层的山坡,眼神专注,丈量规划石头厂。
嘴里还喃喃道:“三进……正院要坐北朝南,采光最好……东西厢房给知荣和我,大姐以后回来住倒座房或者后院的小楼?
后院还得留出菜地和禽舍的位置。靠近石头岗这边,要预留一大块平地,将来做采石场的粗加工区……运输通道也得提前规划……”
突然又想到:“加工厂建在隔壁会不会太吵啊?嗯,还是建到下游去……”
设想好一切后,在脑海中飞速构建着一个立体的、功能分明的模型。
前世锻炼出来的空间思维和规划能力,用上了。
目前没有纸笔,杨知允就捡了根树枝,在自家院门口的泥土地上,凭着记忆和心算,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和分区。
线条虽然简陋,但方位和比例却异常清晰。
这草图,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看懂。
“允哥儿!吃早饭没?这一大早的,画啥呢?”一个同族的婶子挎着篮子路过,好奇地探头张望。
杨知允立刻用脚把地上的草图抹掉,扬起小脸,露出纯真无害的笑容:“三婶早!没画啥,瞎玩呢!我娘下地去了,我自己热点粥喝过了!”
“哎哟,真懂事!”三婶夸了一句,目光却忍不住往杨家那破败的院墙里瞟。
“听说你家要建大房子啦?还要建三进的。啧啧,了不得!允哥儿,你家这是真发了呀?”
“哪有啊三婶。”杨知允笑嘻嘻地打马虎眼。
“就是运气好点,爹娘辛苦攒了点钱,想把房子弄结实点,省得老漏雨。”
类似的场景,在姜凤英带着两个孩子从地里回来的路上,更是频频上演。
“凤英妹子!收工啦?听说永旺兄弟去镇上办红契了?买了好大一块地呢!”村口洗衣回来的赵嫂子热情地打招呼,眼神却带着探究。
“是啊赵嫂子,”姜凤英扛着锄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当家的去办手续了。地嘛,是买了点荒地,想着以后种点啥也方便。”
“哎哟,可不止是种地吧?”另一个外姓的婆子凑过来,挤眉弄眼。
“村里都传遍了!你家允哥儿可是福星!卖个饼方子就得了贵人赏识!现在又要建三进的大瓦房!凤英啊,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咱们这些老邻居啊!”
“瞧您说的,王婶子 。”姜凤英心里有点烦,面上还是笑呵呵的。
“什么发达不发达的,就是穷日子过怕了,想换个不漏风的窝。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才是正理。”她一边说,一边加快了脚步。
杨金花和杨知荣跟在娘亲身后,也被一群半大孩子围住了。
“花儿姐!听说你家要盖好大好大的房子?比族长家的还大?是不是真的?”一个小丫头羡慕地问。
“荣哥儿!以后你家盖了大房子,我们能去你家院子里玩吗?”几个皮小子围着杨知荣。
“允哥儿真厉害!他咋那么聪明啊?”
杨金花被问得小脸微红,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含糊地说:“嗯……爹娘是这么说的……”
杨知荣挺起小胸脯,带着点小得意:“那当然!我小弟可厉害了!以后肯定让你们去玩!”
一路走回家,短短一段路,竟比下地干活还累。
好不容易摆脱了热情的“乡亲们”,关上那扇吱呀作响的破院门,姜凤英才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疲惫。
“娘,他们今天都咋了?”杨金花小声问。
“是啊,娘,以前他们都不咋搭理咱家的。”杨知荣也有些纳闷。
姜凤英放下锄头,抹了把额头的细汗,叹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咱家现在在村里人眼里,那就是突然捡了金子。
有真心替咱高兴的,有想打听门道的,也有那心里泛酸的。以后啊,这样的话少不了,你们听着就行,别乱说,也别往心里去。”
姜凤英说着,目光落在安静地坐在墙角小板凳上、正拿着一根炭条在粗糙的桑皮纸上涂涂画画的杨知允身上。
小小的身影,在喧嚣过后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沉静,感觉外界的纷扰都与他无关。
姜凤英看着儿子,心里的那点烦躁和疲惫,不知不觉就消散了大半。
打心底的就觉得有他在,天大的事,好像也能塌不下来。
不想错过《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