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备考(二)(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吴夫子声音沉厚,条分缕析:“…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西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此八政,治国之纲维也。‘食’为首,‘货’次之,足见农桑为本,通商为用,乃安民富国之基……”
讲解深入浅出。
吴夫子尤其强调“食”与“货”在当下新朝休养生息阶段的重要性。
“……故为政者,当明察地方物产,疏导商路,使货畅其流,地尽其利,民得其惠。此乃‘洪范’八政于今日之要义。”
吴夫子讲完,照例目光投向杨知允。
“知允,你对此‘食’‘货’二政于地方实务之施行,可有见解?”
杨知允起身,略一沉吟,结合昨日梳理的要点与今晨所见,清晰答道:“回夫子,学生以为,‘食’政之本,在于固农。崇仁多山少田,欲增食,非仅劝农,更当因地制宜。
其一,选育耐旱粮种,推广坡地梯田之法;其二,兴修小型陂塘堰坝,蓄积雨水,备不时之需;其三,推广新式农具,如省力之犁、高效之耙,精耕细作以增单产。此三者,需官府引导、族老协同、富户示范,方见实效。”
然后顿了顿,继续道:“至于‘货’政,当通有无,活经济。例如杨家村盛产板岩,质优而储丰,此乃天赐之‘货’。然石料粗笨,运输维艰,获利有限。
若能就地加工,制成石磨、石臼、铺地石板等实用器物,规格统一,则价值倍增,便于行销。再则,整修村道连接官道,鼓励乡民以骡马牛车组成运输小队,既可运石货出,亦可贩日用入,降低行商成本,货流自通。
村口设简易货栈,定期小集,引西方商贩,则本地山货、农产亦得流通之利。如此,‘食’因‘货’而增其值,‘货’因‘食’(农产山货)而丰其源,相辅相成,地方可活。”
这番论述,将经典“食货”二政首接落到了崇仁县、水雍镇、乃至杨家村的具体操作层面,既有宏观方略,又有微观举措,且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尤其是将杨家村正在发展的板岩产业作为“货”政的核心范例,更显务实。
课室内一片寂静,连翻书的声音都停了。
其他学子,包括年长些的,都露出思索或恍然的神色。
什么?他在说什么?什么加工,什么规格统一……
吴夫子捻须的手停住了,凝视杨知允片刻,缓缓颔首,满眼赞许。
“好!能引经据典,切中时弊,更难得是立足乡土,条陈具体可行之策!此非纸上谈兵,乃经世致用之才!坐下。”
吴秉卷顿了顿,环视众人。
“尔等当知,读圣贤书,非为记诵词章,更当明其理,通其变,用于实务。知允此番见解,可为范例。”
杨知允躬身一礼,平静落座。
只感受到身后和侧面投来各种各样的目光。他们今天算是知道了,杨家村闻名远扬的板岩,估计就有杨知允的手笔。
课间休息时,刘文瀚拿着自己的笔记凑过来,指着“规格统一”几个字,虚心求教。
“知允,你方才说的‘规格统一’,可是指将石磨、石板等物,定下统一的尺寸大小来制作?此有何深意?”
“正是。”
杨知允耐心解释:“文瀚兄试想,若每件石磨大小厚薄不一,商贩采购时便需逐个挑选议价,费时费力,运输堆叠也困难。
若杨家作坊皆按统一尺寸制作,则商贩可放心批量采购,运输装载效率倍增,成本自然降低。于买家而言,尺寸统一,更换配件也方便。这便是‘规格统一’带来的便利与效率,亦是‘货畅其流’的基础之一。”
“原来如此!化繁为简,利商便民!”
刘文瀚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允哥儿,你这心思,真是……真是缜密实用!”
下午的课程依旧是策论演练。
陈齐修夫子出的题目与赋税民生相关,但角度更偏向地方治理的平衡。
问:新朝轻徭薄赋,泽被黎庶。然地方教化(如社学、义仓)、治安、水利诸事,亦不可偏废。当此之时,州县财力有限,如何权衡轻重缓急,使有限之财帛,收最大之善政实效?
题目一出,又引来一片低低的讨论声。
这题比昨日吴夫子的更考验对地方政务的理解和取舍智慧。
杨知允凝神审题。
这与他梳理的“赋税民生”中“开源节流”与“民生保障”部分高度相关。
闭目,脑中昨日写下的要点清晰浮现:“社仓义学(政策引导,树典型)”、“工程物料本地化”、“吏治清廉高效”、“明确受益者责任”……
结合“农用八政”中“司空”(掌工程)、“司徒”(掌教化)、“司寇”(掌刑狱治安)的职能划分,一个框架迅速成型。
梳理好后,杨知允铺开答卷纸,提笔写下破题:
“臣闻善政如良医用药,不在多寡,贵在配伍得宜。今上轻徭薄赋,乃固本培元之方。地方行善政,当效此道,以‘急务先行、实效为本、民力相济’为纲,使有限之财,收事半功倍之效……”
此篇论述的核心在于“分类施策,突出重点”。急务先行: 治安,保境安民乃第一要务、防灾水利当优先保障。
实效为本: 教化宜依托宗族、富户捐资兴办,县衙给予政策扶持(如免税、旌表)及有限督导,而非大包大揽。水利小修小补(如清淤、加固田埂)可发动受益乡民以工代赈或轮值完成。
民力相济: 大力倡导并规范宗族义仓、义学,明确其管理章程,县衙监督而非主导。鼓励乡绅捐资修桥补路,立碑表彰。
节流增效: 再次强调吏治清廉、物料本地化以降低成本。
一个时辰在专注的书写中飞快流逝。
杨知允检查无误后搁笔。
陈夫子在巡视到他桌边时,目光在那份卷面整洁、论述条理分明、对策极具操作性的答卷上停留了数息,微微颔首。
散学的钟声敲响。
吉祥早己驾着马车等候在学堂门外。
杨知荣己经坐在车里,正眉飞色舞地跟吉祥说着学堂里的趣事。
“允哥儿!”
看到杨知允出来,杨知荣立刻掀开车帘。
“快上来!饿死了!对了,吉祥,路过镇东头老张记的时候停一下,娘让我买两斤他家的桂花米糕回去!”
“好嘞,荣少爷。”吉祥笑着应道。
不想错过《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