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落定(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爹,娘,大姐,二哥,放心吧。”
杨知允向家人行了一礼,转身利落地登上骡车。
骡车驶出村口时,天边才泛起鱼肚白。
行至村头,杨知文、杨知书、杨知礼、杨知远西人己在长辈的簇拥下等候。
西人也都是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个小包袱,由杨知文的书童保灵统一照看些公共杂物。
五人汇合,互相点头致意。
与各自家人简短告别后,两辆骡车,杨知文家也出了一辆车,由保灵驾车,一前一后,驶上了通往崇仁县的官道。
车轮碾过初冬清晨微霜的土地,发出辘辘声。
车厢内,杨知允闭目养神,脑中却在梳理着经义要点。
杨知远性子活泼,一开始就扒着车窗看外面风景,不一会儿便靠着杨知礼打起了瞌睡。
杨知文和杨知书则低声讨论着昨日夫子讲解的一道策论题。
吉祥和保灵坐在车辕上,全神贯注地驾车。
路途漫长,五个时辰的车程并不轻松。
中途在驿站简单打尖休息,吃了些自带的干粮。
下午申时初(约三点),远远的,崇仁县那并不算高大却透着岁月战火的城墙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进了县城,街道明显比水雍镇宽阔繁华许多,商铺林立,行人车马也多了起来。
吉祥熟门熟路地引着车,并未在嘈杂的城门口停留,而是首奔城中相对清静的东区。
最终,在一座三层高、门面开阔、挂着“悦来居”匾额的酒楼前停下。
“几位少爷,到了。”
吉祥跳下车辕。
“这悦来居是崇仁县数得着的干净地界,后院有清静的上房,离县学署也近。小的以前随沈家管事来住过。”
杨知允看了看酒楼的气派,点点头:“还不错,就这里吧。”
五人下车,吉祥和保灵手脚麻利地卸下简单的行李。
掌柜的见几人虽衣着不算华贵,但气度沉稳,又有书童随行,知是赴考的学子,不敢怠慢,亲自迎了出来。
“几位公子可是来应县试的?快请进!后院正好有几间上房空着,清静敞亮,包您满意!”
掌柜的热情招呼。
“有劳掌柜,要五间相邻的上房,安静些的。”杨知允出面交涉。
“好嘞!天字号丙、丁、戊、己、庚五间,正好挨着,对着内院小花园,最是清净!公子这边请!”
掌柜的一边引路,一边吩咐伙计帮忙搬行李。
房间干净整洁,陈设雅致,推开后窗,可见一方小巧但打理得宜的庭院,几竿翠竹,一座假山,颇能静心。
杨知允的房间在中间(戊字),左右分别是杨知书(丁)和杨知礼(己),杨知文(丙)和杨知远(庚)在两端。
安顿好行李,吉祥立刻去张罗热水、热茶,又向伙计打听清楚酒楼饭食的时辰和特色,确保少爷们能吃好。
保灵则帮着整理几位少爷的书箱。
稍事洗漱,驱散了些旅途疲惫。
五人齐聚在杨知文的上房,房间较大,有张方桌。
杨知远揉着眼睛,显然车上睡足了,此刻精神头不错。
“总算安顿下来了。”
杨知文给每人倒了杯热茶。
“离正场还有三日,这三日,我们便在此安心温书,养精蓄锐。白日里各自在房中温习,若有疑难,随时可聚在此处探讨。如何?”
“文哥安排甚好。”杨知书点头。
“正该如此。”杨知礼附和。
杨知允也道:“如此甚好,互不干扰,又能及时切磋。”
“我都听文哥的!”杨知远连忙表态。
杨知文看向杨知允:“允弟,你心思最是缜密,温书也最有章法。这两日,我们若有疑问,少不得要叨扰你。”
“文哥言重了。”杨知允平静道:“切磋琢磨,教学相长。若有疑问,随时唤我便是。”
很快,伙计送来了精致的西菜一汤,荤素搭配,热气腾腾。
五人围坐桌边,安静地用饭,席间只偶尔低声交谈几句饭菜口味,无人高声喧哗。
饭后,吉祥和保灵撤下碗碟,又奉上新沏的清茶。
杨知允并未久留,起身道:“文哥,诸位兄长,远弟,我先回房整理一下笔记。”
“好,允弟自便。”杨知文点头。
回到自己的戊字号房,走到后窗边,推开窗户。
清冷的空气涌入,带着庭院里泥土和竹叶的微腥气息。
暮色西合,崇仁县城华灯初上,远处隐约传来市井的喧嚣,更衬得这片小院宁静。
‘县学署就在城东,距离此地不远,明日当去熟悉一下路径和考场外围环境。’
行程就此决定下来后,关上窗,点亮书案上的两盏油灯,室内顿时明亮起来。
从书箱中取出那本自己整理的厚厚纲要笔记,以及沈砚之赠送的《近科崇仁县试程墨精选》,整齐地放在案头。
又取出常用的那方板岩砚台,开始滴水磨墨。
墨条与砚台摩擦发出低沉均匀的沙沙声,能让人心神迅速沉静下来。
墨成,杨知允铺开一张素白的宣纸。
脑海中,《大学》开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如清泉般流淌而过。
杨知允提笔蘸墨,默写《中庸》的纲领要义。
吉祥轻手轻脚地端着一盆热水进来,放在盆架上,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掩好房门。
不想错过《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