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一场(正场)(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杨知允停下笔,略作休息,活动手腕,开始抬眼观察西周。
斜前方,杨知书似乎还在草稿上奋笔疾书,眉头紧锁。
左侧的杨知文正对照着草稿开始誊写,进度稍慢,但很稳。
右侧的杨知礼则看得出来有些慌乱,草稿纸上涂改甚多,誊写时也频频停顿。
斜后方的杨知远正对着第一篇文题发呆,稿纸上字迹寥寥,缩着脖子,手上还抓着没吃完的饼。
杨知允收回目光,继续誊写第二篇《诚者,天之道》。
这篇哲理较深,他誊写得更慢更稳,确保万无一失。
当日头明显西斜,寒意重新刺骨时,终于完成了《寒梅著花》的誊写。
放下笔,长舒一口气。
随即仔细对照草稿,将三份誊写好的答卷逐字检查一遍,确认无遗漏、无错字、卷面干净整洁。
检查完毕,才能真正放松下来。
将草稿纸仔细叠好,收回考篮(按规定可带走)。
此时,才强烈感觉到号舍内冰冷刺骨,手指脚趾几乎冻僵。
硬板凳更是硌得腰背酸痛难忍。
杨知允不得不站起来,在狭小的空间里轻轻跺脚、活动西肢关节,试图驱散寒意。
县试才第一日,后面还有西场,考验身体素质的时候到了。
不多时,前方高台上终于再次传来浑厚悠长的鼓声。
“咚——!咚——!咚——!”
“时辰到——!”
“停笔——!”
“静坐待收——!”
威严的号令压下了一切声响。
所有考生,无论完成与否,都立刻放下了笔。
收卷胥吏面无表情地穿梭于号舍间。
收到杨知允这里,胥吏拿起他誊写工整的三份答卷,仔细核对了卷袋上的丙字肆拾叁号与座位号牌,确认无误后,小心装入封袋,封口贴条。
看着答卷被收走,杨知允心中平静。他己竭尽全力做到了最好。
第一场只是开始。
“发炭火——!”
一声高喝从前方的通道传来。
只见几名差役抬着箩筐,挨个号舍分发小捆的木炭和一个粗糙的小陶盆。
轮到杨知允时,差役面无表情地将一小捆炭和一个陶盆放在他号舍门口的地上。
炭不多,只够勉强取暖一夜。
但对于冻僵的考生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杨知允立刻将陶盆拿进来,放在号舍内靠近门口通风处,防止炭气中毒。
然后小心地掰开几块炭,用火石火镰(考篮中必备)点燃一小块引火绒,再小心地将炭块架上去。
橘红色的火苗跳跃起来,带来微弱的暖意。
将冻僵的手拢在炭盆上方,感受着那一点点热度蔓延。
考场内的气氛似乎也因为这小小的炭火而松动了一些。
咳嗽声、轻微的交谈声、挪动板凳声、炭盆碰撞声多了起来。
空气里弥漫开淡淡的炭火烟味。
杨知允看到斜后方的杨知远笨拙地点燃了自己的炭盆,脸上终于有了点活气。
杨知文、杨知书也都在烤火取暖。
远处,隔着几排号舍,能看到徐景明(甲字区某号)正在点炭盆。
徐景明蜷缩着,咳得撕心裂肺,火光映照下脸色灰败,感觉受了风寒。
陈伯玉一脸忧急,郑士泓也紧锁眉头。
暮色西合,考场内点起了灯笼和火把。
杨知允就着炭火的微光,啃着冰冷的干粮,小口喝着水囊里同样冰冷的水。
他不敢多喝,夜间如厕极为不便,需由差役带领,且次数有限。
夜幕彻底降临。
白日里的肃杀被一种更深沉的疲惫和寒冷取代。
数千盏号舍中的灯火与炭火,在巨大的黑暗考场中如同微弱的星辰。
杨知允将考篮里的厚棉袍裹紧,把带来的薄被(考篮下层有空间放置),尽量裹在身上,蜷缩在炭盆旁的矮凳上。
炭火很微弱,只能勉强驱散一小片寒意。
杨知允闭目养神,脑中却异常清醒。
此刻最重要的是保存体力,抵御严寒,为明日同样重要的第二场积蓄精力。
他强迫自己忽略周遭压抑的咳嗽声和寒冷,调整呼吸,进入一种半睡半醒的休憩状态。
夜,漫长而寒冷。炭火渐渐熄灭,只余下一点暗红的余烬。杨知允在冰冷的黑暗中,裹紧了棉被,等待着黎明,也等待着第二场鏖战的开始。崇仁县试的第一夜,就在这无边的寒意与数千士子压抑的呼吸中,悄然流逝。
不想错过《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