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 > §清廷重视藏区问题,但晚了一点

§清廷重视藏区问题,但晚了一点(1/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到了光绪年间,危机重重的大清国回光返照,那因循怠惰成为习惯的官僚系统中,出现了一些心忧国运,殚精竭虑,希图有所作为的地方大员。

新上任的四川总督丁宝桢便是其中一位。

丁宝桢就任四川总督后,充分注意到无论是噶厦政府直辖的西藏,还是川属土司地面,无论地理还是文化,都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西藏面临危机,四川也不得安定,所以到任不久便上奏说,“川省与藏卫唇齿相依,不能稍分畛域”。因此,西藏和川藏问题,“实与海防相为表里”,“颇有更重于海疆者”。

有此认识,丁宝桢上任伊始便下手整顿川属各土司事务。那时川属各土司地界,战乱频繁,究其祸源,从来就是各土司势力此消彼长时,互相争夺地盘,并不是后来基于国家民族层面的清晰诉求而实施反抗。为消弭此种冲突,丁宝桢派员会同各土司勘定边界,立碑标记。光绪十年,丁宝桢有一折上奏,就是为勘定边界有功的官员请赏:“瞻对、里塘划界立案,请将出力道员丁士彬等奖励。”

多年来,我频繁出入当年的各土司地面,曾寻访过何处有无当年标出各土司边界的石碑或碑文,都不可得。不想,今年去新龙访瞻对旧事时路过甘孜县,即当年的霍尔五土司地面,县里领导请我吃四川火锅,并请了地方志办公室主

任和文化局长作陪,饭间自然聊起土司时代旧事。文化局长说,前些年他们局新修宿舍,于院中挖出石碑一通,请成都大学的博士看过,说是土司间的界碑。我大为兴奋,马上提出要看此碑。

第二天早上,我便被引到县文化局。在一个单元门里,楼梯拐角下,那石碑横着靠在墙边。拂去尘土,上面碑文清晰可见。当即伏在地上读过,正是当年丁宝桢主政四川时,勘定各土司边界时所立界碑。

我问他们得到此碑的经过。说是20世纪50年代,县文化馆的人在新龙与甘孜交界处的山梁上发现,便移到山下,存放在文化馆。“*****”时期,有人把石碑无字的一面刻上***语录,立在院中,后来荒草蔓生,人事更迭,这石碑再无人过问,倒下后埋在土中多年,前些年修建楼房,才又重见天日。

石碑上文字申明,此次“划清界址,分立界碑”,“如有彼此越界滋事,即惟所辖之番官、土司是问,以息纷争”。

因此知道,丁宝桢任内勘定各土司边界,以防纷争不是虚文。

丁宝桢任上,还在四川设立机器局,制造新式枪炮,并以西洋方法编组与训练新军。英国人从缅甸进入云南,从哲孟雄威胁西藏时,他便调派新练成的军队三千人进驻里塘、巴塘。在这个位置上,南下可以攻防云南,西进可以驰援西藏。丁宝桢自信这样的军队,只要朝廷

一声令下,“足成一战,不致甘心让人”。

可惜天不假年,疾病缠身的丁宝桢力渐不支。史载,病逝之前,他还写成《叩谢天恩遗折》,其中念念不忘的还是西南边疆,“英人俄人又均有入藏之议,将来必肇兵端”。他认为,不久的将来,和英人在西藏必有一战,因为“外洋和约,万不足恃”。最后,他还恳请清政府千万不要裁撤四川等地编练的新式军队,制造新式枪炮、壮大武备的机器局也要继续开办。

后人感叹,这样的能臣天不假年,“后任庸碌之辈,无一能逮其志者。非独西藏之不幸,亦中国之大不幸也”。

其实,清廷“大局已败,大厦将倾”,纵有一二能臣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了。

文硕和前任一味压制藏方向外敌妥协不同,他一到任,就积极支持噶厦政府备战。京城里因此下旨斥责他“不识大局”,命令他“现在总以撤卡为第一要义”。从实际情形上讲,清中央政府的说法也不无道理,**想以一己之力抗御英国人,勇气可嘉,但真正打起来,“强弱殊势”,唯一的结局就是失败。那时再丧土失地,“将来难于转圜”。不是不想打,而是打不过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