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重视藏区问题,但晚了一点(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但文硕在西藏,感动于西藏军民抗英保土的决心与勇气,上奏抗辩不能让藏军从隆吐山撤离。
公元1888年2月,失去清廷支持的藏军仍独立与英军开战。其间,支持西藏
兵民抗英的文硕以“不顾大局”的罪名,被朝廷下旨革职。换上服从旨意的升泰接任驻藏大臣,坚决贯彻清廷“严束藏兵,不准妄动”的旨意,在此情形下,以原始武装的藏军于当年8月,屡败屡战,在付出了一千多军民的牺牲后,终败于隆吐山之役。
结果是签订《中英会议印藏条约》和《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无非是割地通商。
条约签订了,但还赖藏方执行,但他们总是以种种方式抗不遵行。你随便割他的地,他怎么遵行?他不想通商,你一定要前去强开商埠,他怎么会遵行?整个中世纪,****各派不同时期执政西藏政教大权,靠的就是地理与人文上的重门深锁,现在有人想用强力撞开这个大门,掌权者当然会感到危机来临,怎么会遵从?前面所引荣赫鹏的话,就是针对此时的情势而言。
从此,西藏方面慑于英国人声威的同时,对清廷驻藏官员日益怨恨又轻视,对中央政府日渐离心,噶厦政府的僧俗官员也就越来越难以节制了。
清廷在这重重危机前,也较前更重视西藏或藏区问题。光绪年间甚至在科举考试中,把西藏问题列入了策试内容。
光绪十六年,“策试天下贡士夏曾佑等三百八人于保和殿”,策试内容就是关于历朝与西藏茶马互市的政策:“茶税之征起于唐代,其初税商钱在于何时?独开茶税在于何时?茶官之设在于何
时?税茶之法其后增减若何?茶马之法始于唐,宋有茶马司专官,元明因之。宋之三税法、贴射法何法为便?明之茶马司批验茶引所设于何地?远番重茶,以资其生,茶市之通济及海外,能极言其利弊欤?”
这个策试题今天也可以用来考考那些热衷于开发茶马古道为旅游资源的官员和商人,不要求他们作出正确答案,能读懂这题目就阿弥陀佛了。
光绪十八年,策试题又是关于藏区或西藏,这回是关于藏区行政沿革及地理。
“西藏屏蔽川滇,为古吐蕃地,何时始通朝贡?地分四部,由中国入藏有三路,幅员广狭奚若?试详言之。元置吐蕃宣慰司及碉门等处宣抚司,复置乌斯藏郡县,以八思巴领之,其沿革若何?唐时吐蕃建牙何地?阿耨达当今何山?其相近大山有几?雅鲁藏布江为藏中巨川,而澜沧江、潞江之属亦发源藏境,能究竟其原委欤?”
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来问问在藏区行政、维稳、建设的各级干部官员。今天,很多汉藏官员都是学士、硕士、博士,但有多少人能读懂这道考题?又有多少能得出正确答案?
或可反驳,说这不过是死的知识,但死的知识都不能知晓,更何况藏区那多样的文化,多变的现实?无识而言治,难免虚因故事,欺下罔上。
说回当时,光绪年间这种对西藏和整个藏区问题的重视,实在是来得晚了一点。
(本章完)
不想错过《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