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的青山(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者只求从精神上解脱自己,但却把一个人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和今天的知识分子,他们中许多人都看到了这两者的利弊,也试图去伪存真,把两者的优点统一起来,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内圣外王”“性命双修,儒道同怀”等口号,但从实践看,很少有成功的范例。我想个中原因,还是因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由于两种处世哲学的源流不同,想做兼型人便只能是一个悲剧。而且,芸芸众生对速溶咖啡式的智者可谓众星捧月,趋之若鹜。至于石头一类的智者,则只能是惺惺相惜,在很窄小的范围中相濡以沫。
好在这类人不求闻达,有闲情,有逸致,有深山古寺的钟声可以咀嚼,有不用一钱买的林泉风月供他消受。这话不对,现代的林泉风月都被
围进了风景区的院墙,想欣赏,请买门票吧。
所以,人类的发展,是以人之个性的萎缩来换取“类”的物欲的欢乐。但是,毕竟更多的人,是处在非常尴尬的生存状态中。一方面,他们渴求成功,如此,则要百分之百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他们又想尽力摆脱世俗的挤压,争取更大的个性空间。即便一个人在两难的处境中获得成功,但一旦远离喧嚣的市尘,独自面对一方纯净幽美的风景,他立刻就会卸下人生的累,并感到生命的乐趣不在于拼搏,也不在于成功,而在于一份难得的悠然。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感伤的词句,其意在规劝我们不必那么浓墨重彩地渲染人生的风景。坐在依旧的青山上,看看欲坠的夕阳,有人认为这是沉沦,有人则认为这是进入了人生宁静致远的境界。
(本章完)
不想错过《历史的驴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