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洪武初年的某一天,朱元璋视察南京太学。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因此明朝历代皇帝都重视太学的建设与教育。在太学的讲坛上,除了太学本身的教授,有时皇帝还亲自讲学,至于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堂官中学养深厚者,更是太学讲席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一天,朱元璋视察太学,除了审查讲义、了解生员学习起居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瞻拜太学中的文庙。中国古代文化,集大成者,乃儒道佛三家。儒之孔子、道之老子、佛之****,都是圣人级。****虽产自印度,但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他所创立的佛教早已中国化。这三个人中孔子地位更为崇高。因为这三位圣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释氏为宗教,对应救心;老子为哲学,对应养气;孔子创立的儒学,讲的是经邦济世的学问,对应的是教育。所以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称自己
是儒生。自唐代开始,各县都建有文庙,塑孔子像以祠之。我小时候,家乡县城的文庙还在,前面一道仪门(即棂星门),中门不开,只能从左右耳门出入。问其故,才知从明朝传下的规矩,春秋致祭日中门才能开放。再就是,若本县出了一名状元,则文庙之中门就可永久打开。照这个条件,则全国各县的文庙的中门,十之八九,是不可能永久开放的了。
孔子地位的尊隆,始自汉朝。后世历朝,皇帝虽有个人好恶,有的崇佛,有的信道。佛道之间,此消彼长。但尊孔之举,却是从来没有改变。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有识之士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遭了几十年的厄运,但这只能算是一个插曲。
却说朱元璋到了太学文庙,站在孔子高大的塑像前,半天沉吟不语。陪侍的礼部官员察言观色,揣摩是不是眼前这尊塑像陈旧了一些,引起圣上不悦
。于是建议让户部拨款,给塑像修葺妆金。朱元璋盯着那位官员,问他:“你见过孔子吗?”官员惶恐地摇摇头。朱元璋又问在场所有的官员有谁见过孔子,谁都不敢吱声。朱元璋于是徐徐说道:“你们都没有见过孔子,朕也没有见过孔子。从现在往上数一千年,朕看也没有谁见过孔子。因此,给孔子塑像,都是妄自揣测。大家都来这里祭拜圣人。可这尊塑像并不是圣人啊!”
朱元璋的这席话,没有谁敢反驳。按《史记》记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享年七十三岁。见过他真容的人,如果活到朱元璋那个年头,少说也有一千八百岁了。因此,朱元璋认为塑像并非孔子真容,在这尊像前跪拜,便是无稽之举。他因此下了一道圣旨,将太学文庙中的孔子塑像拆除,改为木主。
所谓木主,就是牌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大悲咒》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