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经济难关——一九六八年致护法朋友的一封信(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所以,当我踏上台湾这片土地,发现佛教地位十分低落,真是忧心忡忡。我无时无刻不在思惟振兴佛教之道,更用心观察在这块土地生活的人们。我发现要在台湾振兴佛教,让佛法普遍广化弘传,发挥端正社会风气的作用,徒有寺院庙宇是不够的;唯有人才,才是中兴佛教的根本,当务之急要扎根佛教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佛门新血轮,才有资格高谈佛教的千秋大业。于是,我始终致力于佛教僧众的培养。
曾经,一名长老召集教界人士开会,在会议中,他不集合群力,研究如何薪传,也不谋求共识,讨论佛法如何弘扬,反而提议:“如何打倒东方佛教学院?”幸好席中有人仗义执言,说道:“基督教办圣经书院,天主教建立神学院,我们都没有想要去打倒他们,为什么却要打倒佛教人士创办的佛教学院呢?”众人听了这番正义之声后,哑口无言,东方佛教学院才得以幸存。
几年下来,培育出的佛门龙象都不负所望,能够弘化各方。去年十月,佛教学院从寿山迁址于佛光山的第一批学生,也是寿山佛学院第二届学生也正式开课了。
学院院区共有二十八间教室,教室两旁植有十八棵松柏,是为纪念十八位“寿山佛学院”第一届杰出的僧众。记得当初办学时,来自各地的学生聚集在寿山寺修行办道,如今学有所成,将继续担任绍隆佛种的任务。我只祈愿“东方佛教学院”未来能造就出更多佛门龙象,让佛教的法脉后继有人。
为培育菩提幼苗,我先在北部的宜兰开办了慈爱幼儿园,去年在高雄市又新开设一所设备完善的普门幼儿园和托儿所。由慈惠法师担任园长,他是教育厅幼教师资研习会的高材生;也请有十年以上幼教经验的吴慈蓉(慈容法师),担任园主任。另外,佛光山更成立沙弥学园,由心平、吴慈蓉负责沙弥的生活与教学。
佛教本身就是慈善事业。《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记载:“病瘦者给予医药,无护者为作护者,无所归者为受其归,无救者为作救者……”可见佛教之在世间,无非是要让众生解脱身心的痛苦、缠缚,获得幸福安乐的人生。
早在一九五二年,花莲发生大地震,那时连公共汽车票都买不起的我,就四处为花莲震灾而劝募,并率先运送食物到灾区。去年十月,“解拉”台风为宜兰地区带来连续三日的豪雨,这是宜兰地区九十年来最重大的水灾。大部分地区都泛滥成灾,甚至冬山、五结、罗东、三星、苏澳等五乡镇所有村里更全被淹没,灾民达五万多人。
佛光山开山虽然辛苦万分,但是本着“以慈善福利社会”的宗旨,我人虽在高雄,一获悉灾情,马上以长途电话知会“宜兰县佛教支会”、“宜兰念佛会”、“慈爱幼儿园”信徒,于雷音寺夜以继日赶制大馒头。更以最积极的服务精神,抢修堤防,也为亡者诵经超拔和安抚家属,给予各种实际的协助。宜兰是我弘法的起点,对兰阳地区仍不免怀有一种故乡情愫。所以对这次的灾情,在劝募救济款、救济物等救灾工作上,我是一马当先,全力以赴。
去年七月,接办“私立仁爱救济院”。这所救济院于一九六二年,建于宜兰县礁溪乡龙潭村,原由基督教人士所创办,因为种种缘故,无法继续经营,创办人董鸿烈先生乃主动要求交由佛教人士接办,并出具同意书。所以,现在是由宜兰县佛教支会承接和全权负责,新院长由现任宜兰县议会议员,也是宜兰县佛教支会常务理事余简玉婵女士接任。
佛光山虽然仍在草创开山中,还是不遗余力推动各种慈善工作。人的一生脱离不了生老病死,因此,未来慈善事业的规划,要从育幼、养老、疾病医疗,到往生后的骨灰安厝等,作系列性、全面性的考虑。目前先成立“急难救助会”,让大家有机会诚心奉献时间、财力。凡此点点滴滴,无不是秉持佛陀的慈心悲愿,尽一点佛子的力量,来普润苦难的众生。
承蒙佛菩萨的加被,和海内外大德居士的热心护持,佛光山各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些大规模的建筑工程是十分艰巨的,原料的运输、工人的雇聘,皆非易事。尤其每逢下雨,山路泥泞,施工运材更是困难重重,而最窘迫的还是庞大的经费。有时付了这期工程的款项,却不知下一餐伙食费在何处?所幸往往在最危急的时候,就会有一位菩萨派来的护法使者,即时解决当下的经济危机。
每每行到水穷处的大死一番,必有坐看云起的禅悦法喜。相信任何一种奇迹,都必须用生命中大无畏的光与热,一点一滴的坚持与认真,才会有一片灿烂、光彩夺目的人间净土。
祝福大家新春法喜平安吉祥星云合十一九六八年元旦
不想错过《来去一如》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