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秦的第一个十年计划!(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有了大秦户籍和大秦身份证,就是大秦子民,受到大秦律法的保护。
其次。
鼓励生育政策。
灭六国战争,导致各地的人口数量急剧锐减。
尤其是,成年男性的数量,少了八成。
因此,秦始皇下令,鼓励多生多育,让人口尽快地增长起来。
对于多生多育的家庭,朝廷会有相应的奖赏,比如减少粮食税收,金钱奖励等等。
教育方面。
在各郡县设立学宫、学院,供百姓子女读书识字。
除了政府办的学宫和学院外,朝廷也鼓励民办私塾。
有了这些政策,各地的学宫、学院和私塾,很快就会在秦朝遍地开花。
粮食方面。
大力发展农业种植。
全力推广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农作物种植。
另外,大米、小麦、黍米、粟米、大豆等农作物,也要种植。
要进行农作物多样化种植。
番茄、黄瓜、花生、辣椒、茄子、菠菜、西瓜、丝瓜、胡萝卜…………
这些秦朝没有的农作物和水果,也要在秦朝大力推广种植。
这些种子,赢政都可以通过系统商城购买,然后再发给百姓,让百姓种植。
如此以来,秦朝的食材种类就会变得十分丰富。
经济方面。
不再限制人们经商,反而鼓励人们经商,鼓励人们从事商业活动。
水利方面。
在秦朝境内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建立造船厂,开漕运!
修建大运河,既可以解决北方的干旱,又可以解决南方的洪灾。
而且,还可以方便南北的交通。
交通方面。
在秦朝境内修建秦驰道和秦直道。
要想富,先修路。
秦驰道和秦直道的修建,将会极大的提升交通的便利。
无论是修建大运河,还是修建秦驰道和秦直道,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不过……
这些都是规模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
赢政下令…………
将在骊山修炼皇陵的几十万人,弄去修建秦驰道和秦直道。
将修建长城的十几万人,弄去修建大运河。
在骊山有几十万人修建秦始皇的陵墓。
如今,赢政已经可以做到长生不死了,自然再无需修建陵墓了。
因此,他便将这些修建陵墓之人,全部拉去修建秦驰道和秦直道。
在秦朝北方修建长城,是为了阻止匈奴的入侵和骚扰。
现在…….…
大秦也无需担心匈奴的入侵和骚扰了。
如果匈奴真敢入侵秦朝,他就派大军直接灭了他们。
匈奴为何一直灭不掉?
难道是因为匈奴很强大吗?
当然不是。
那是因为匈奴所在的地带,多草原和沙漠。
这些地带,运输粮草非常的麻烦和困难。
这就导致,秦朝的大军无法深入沙漠和草原,也就无法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而如今。
有了空间戒指,携带粮草和物资,就十分方便了。
这一问题,就得到完美的解决。
秦朝大军想深入多远都可以。
因此,赢政撤销了修建长城的命令,并将修建长城的那些人派去建造大运河。
医疗方面。
赢政让药王建立了大秦医馆。
并让念端和端木蓉入驻大秦医馆。
律法方面。
赢政对大秦律法进行了修改,修改了一些不合理的法律条款,以及不合理的酷刑。
将大秦律法改得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土地方面。
赢政进行了土地改革。
将原先六国贵族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将老秦人手中的土地,用金钱回购,给予大量的补偿。
除了少部分功勋卓著之人,还拥有土地之外,其他人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其他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土地的所有权。
这些国有土地,再由政府分配给百姓和个人。
百姓每年都会上交一部分粮食给政府,作为地租。
而且。
匠作局还生产推出新型农具,如曲辕犁、铁锨、铁镢、锄头等等,使人们的耕种效率提升。
接下来…………
便开始按部就班地实行大秦的第一个十年计划。
赢政找到了工部的郑国,将修建大运河的任务交给了郑国。
赢政任命郑国为大运河的总负责人,让郑国全权负责大运河的修建。
这条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除此之外,这个工程还会将渭水和汉水相连。
同时,会打通汉水和长江的河道,打通渭水和黄河的河道。
将淮水与黄河相连。
这个工程一旦完成,那么,秦朝各地的航路都会连接起来。
运河所过之地,再也不用担心会出现旱灾或洪灾的情况了。
当干旱之时,百姓可以用运河的水进行灌溉。
当洪涝之时,运河又可以起到蓄洪的作用。
无论干旱,还是洪涝,周边的百姓都能够很好地种植农作物。
当然,如此浩荡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947,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不过,只要能够大运河修建完成,再长的时间,也值得。
赢政将修皇陵的几十万人派去修建大运河。
又派给郑国一万士兵用来监督这几十万人。
不想错过《大秦:开局执掌大道帝王系统》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