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 > §进退失据,在瞻对,也在西藏

§进退失据,在瞻对,也在西藏(2/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十三世**喇嘛逃往蒙古,结果是驻藏大臣有泰和**逃亡前指定的摄政和荣赫鹏在布达拉宫会谈。

在英国人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坚决抗英的噶厦政府方面面对危机又是怎样的认识与应对呢?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和西藏档案馆联合编辑的《西藏社会历史藏文档案资料》中一些材料如今读来对人颇有启发。

1888年,英国人第一次对西藏用兵。战争爆发前,西藏方面面对边界危机已有相当警觉。

18**年初,便下令备战。命令中有这样的话:“宗教之敌——英国,对我西藏佛教圣地图谋颠覆之企图,有增无减,对此应有准备。”也就是说,在噶厦政府的当政者眼中,西藏并不是一个“国”,而是一个“佛教圣地”。这道命令接着说,“为使官兵们到达亚东、锡金军营处时间不延误,可以征派乘马、驮畜,应随时做准备。凡不明宗教大义之人,若像以前,进行阻止或轻慢,哪怕时间很短,根据盖有四方印的文告及此地僧俗二者之理由,按军法处置”。也就是说,对备战积极与消极,是以明或者不明“宗教大义”来归咎主观原因的。也就是说,英军侵犯边境,在彼时当政者眼中,遭遇危机的是宗教,而不是“族”与“国”。

“族”或者“国”自然是古已有之的,但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被清晰表述,并以此主张种种权益,其实是一个现代概念。在英国人图藏的时代,这样两个概念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间政治诉求的主体,但在西藏,积极准备的还是卫教之战。而且,卫教之战的决心还是非常坚定的,同年一件由噶厦政府下达的文告中就有这样的表达:“兹有外方心怀叵测之英吉利,欲来

我西藏佛地贸易,扬言止须开放商路,不得阻拦,否则将以兵戎相见等等。对此,应予以阻止,不可开例。按以往历次会议之甘结,即便西藏男丁死尽,妇女亦愿坚决抵御到底,矢志不移。”

那时,西藏地方藏军的常备兵力才三千多人,而且装备落后,训练水平低下。在用现代化武器武装,并有良好训练的英军进攻前,决心再大也难以抵敌,于是只好动员民兵参战。临时召集的民兵装备之落后,从噶厦下达的征兵令中便可看得一清二楚。

“七月一日政府颁发盖有官印之书面命令全文如下:

“为驱逐外国侵略者——英**队,须增加兵力……兵额一定按政府中规定的数目征派,而且为了打击民族的敌人,应选派身强力壮之人,不必带武器,但须要五个人带一把铁锹和一把锄头,每十个人带一把斧子,每人带一根绳子和一个口袋,除此而外,须自带两个月的口粮。”

这份命令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文书中出现了“民族”这个字眼。

二是,临时召集的民兵要自带口粮,自带修建工事的工具,这怎么可能抵挡现代化武装的职业军人的进攻?

另一份命令则是向地方征集武器:“哲康地区出枪三支,得康地区出枪一支,火药袋一套,子弹二十发,火绳三托。”

这样才征集了一万余人,去前线抵抗英军。而那个时候,西藏遍地寺庙,据当时驻藏大臣的统计:“**所辖寺三千一百五十座,**所辖寺三百二十七座,册上有食粮喇嘛八万四千。”真是一个佛教之国啊!其实,说是佛教之国也并不确切,不能说僧人多就是佛教之国吧,还是一个美国藏学家的命名更恰切:喇嘛王国。

(本章完)

不想错过《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